天安门前1990.8.28
本文摘要:月光下的回忆 记青年石刻家韩书凡 今夜,不知为什么,我失眠了。辗转反侧,思绪漫无边际地伸展开去透过窗望去,一枚淡灰色的月印在中天,我就想到月亮上的山,地球上的山,想到我曾去过的沂蒙山。 蒙山脚下有个费县,那里有很多石头燕子石、金星石、竹叶石、
月光下的回忆
——记青年石刻家韩书凡
今夜,不知为什么,我失眠了。辗转反侧,思绪漫无边际地伸展开去……透过窗望去,一枚淡灰色的月印在中天,我就想到月亮上的山,地球上的山,想到我曾去过的沂蒙山。
蒙山脚下有个费县,那里有很多石头——燕子石、金星石、竹叶石、玛瑙石、花岗石等等。古时候,东晋书圣王羲之,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,都曾在此取石制砚。然而在一般人眼中,这些石头不过是垒堰、铺路之物,直到近几年来,才有几位别具慧眼的人,发现了这些石头的好处。
……
这时我想到了韩书凡。
书凡现为费县雕刻艺术研究所的工艺美术师。去年春末,他受著名雕塑家刘开渠之邀,带着自己上百件石雕艺术品,来到了中国美术馆。一时间,展览大厅变成了石头的世界:燕子石上的三叶虫化石,再现了五亿年前的风姿;金星石上的金星、银星,象镶嵌在夜空中的珠玉宝石,光彩熠熠。有的石上则展现出不知是出自何方的山川河流、飞禽走兽、古柏老松,似是而非,神秘诡异,奇妙无比……
展览大厅中人群爆满。部长们来了,地质专家们来了,书画家们来了,日本和香港的参观团来了,连美国、苏联、日本、菲律宾等驻中国的大使馆人员也来了。但来的最多的还是那些首都普普通通的观众。
有的老画家甚至戴上老花镜,细细品味那一方方墨砚和石屏上奇妙的情致。许多人把感叹留在这里。赵朴初题:“良工巧运回天手,燕子归来五亿年”。爱新觉罗·溥杰题:“宝烁金星辉鲁砚,艺精铁笔誉瀛洲”。启功题:“艺坛精雕”。尹瘦石题:“蕴璞天成”。范曾题:“取精用弘,借古开今”……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(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),亲自为韩书凡展览题额。展览期间,刘老正参加全国政协会议,当得知就要撤展的消息后,马上指示破例为展出期间无法前往的观众延长一天。美学教授董义方说:“观看其它展览我只能走马观花,唯有这个展览,我看了4个小时;观看其它展览,总觉得有些青年人临摹的多,个人东西少,而这里的作品都有独创性,新鲜,我没见过,太美了!”刘开渠在观看展览时对书凡说:“中国的古老文化中,石刻占重要位置,而后人注重绘画,不重石刻,这是一种偏见。你走的这条路对,要沿着石刻艺术这条路,把我们民族的文化发扬下去……”
明月照古柏
文化部副部长王济夫,对沂蒙山区很有感情。他一边参观,一边与书凡分析作品,探讨艺术。为了开阔书凡的眼界,王济夫在百忙中约他一起去剧院观看法国芭蕾舞团的演出。中国的,外国的;农村的,城市的;古老的,现代的……王济夫为这位年轻的艺术家输入新鲜血液,使他吮吸到多层次的艺术养分。用书凡的话来说,艺术有一个无限的空间,对一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青年来说,这场芭蕾舞的欣赏,使他在艺术天地里,作了一次长距离的旅行……
书凡出名了。很难想像处他竟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、语不外漏,三十出头,个头不高,浑身乡土气息的人。一天,在展厅前,一位在北京念书的沂蒙山青年,问另一位操着沂蒙口音的青年:“你认识韩书凡吗?”对方毕恭毕敬地回答:“我就是”。那学生大吃一惊,马上又肃然起敬:“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将韩书凡与你联系起来。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!韩书凡,你真是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!”
江涛砚
……
夜深人静。窗外的月亮不知何时移去了。整个天空漆黑一片。可是,此时的我,不但仍无睡意,而且更加兴奋起来。
似乎听到远处鸡鸣。我忽然觉得,沂蒙山的鸡也都叫起来了。这时的书凡大概已经起床了。他或许正在练书法,或许正在整理自行车上的家什——镐、铲、筐、麻袋,整理好,他便迎着些微晨光上山去。近者三四里,远者十数里,寻寻觅觅,挖挖刨刨,石缝间,深土里,不知不觉,已红日高照,新的一天开始了。
有一次,是夏天,我见到书凡的两腿上布满密密麻麻的伤疤伤痕,一问,才知道,这正是他多年在山中寻石采石,被石割伤,被荆棘刺伤,被蝎子蛰伤的。有时为了寻找一块石材,要跑许多路,饭吃不上,水喝不上。有一次他爬到蒙山玉皇顶,30多里路,宿在老乡家里。整整在山中转了两天,才捡到一块“鱼化石”。这石上鱼形清晰,栩栩如生,极为罕见。他高兴极了,两日的劳累一扫而空。他的作品中有块燕子石,满石群燕飞舞,生机勃勃,一如五亿年前。他告诉我:“这本是一块垒堰的石板,我发现后,马上清理。当石上现出群燕竞飞的景象时,我高兴得朝天一拜,就地叩了一个响头!”
虹桥玄月砚
与书凡稍熟些后,我才了解到,他出生在费县山谷里的车涧村,父亲捏过泥人,刻过碑、器皿,算得上当地的民间艺人;母亲喜好剪纸。他自幼受家庭熏陶,酷爱石刻,1973年曾参加鲁砚的试制工作。1977年考入青岛工艺美术学校。当他中榜的消息传出后,全村人奔走相告,这是山村祖祖辈辈到如今第一个进城的“秀才”啊!乡亲们你一毛他一块地凑了80元钱,算是给他的“助学金”。临行前,几十个乡亲送他。一位80多岁老人家紧紧握着他的手,说:“孩子,好好学,你为咱村带福来啦!”说着,将手里攥着的两枚5分硬币塞到他的手里……
高瞻远瞩砚
书凡没有辜负乡亲们的一片心。毕业后,他回到家乡,几年来,已发现可用于雕刻的石料17种,设计出砚、屏等工艺品多达13000余件。他的作品多次被选送省和全国展览,10多次参加广交会,有些作品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抢手货。他所制作的燕子石砚,被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。
……
金星异彩石舞
天蒙蒙亮了,东方天空一抹浓浓的绛红色。整整一夜,我与书凡如对面交谈。此时,我们该分手了。书凡,你又要背上工具上山去了。在这美好的早晨,我祝愿你不懈努力,为弘扬中国文化,迎着朝霞,在层峦叠翠的蒙山脚下,造就出更新更美的作品。
——张书永 摄影并撰文
《山东画报》 1989年第2期 (总第160期)
<<上一篇:不刻章不知道刻章的乐趣
下一篇:韩书凡纸刻展 >>